一个强有力的品牌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颇具卖点的故事;又或者说,故事本身便是成就品牌的一部分。
品控是个吞金兽无论品牌故事说得有多好,口味才是鉴定农产品品质的唯一标准。
如果说是互联网把褚橙带入了消费者的视野,那褚橙这些年越来越火,靠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好口味。皮薄肉厚,一口咬下去就能爆汁,橙香四溢,口感细腻无残渣。惊艳,是许多人第一次吃褚橙时的感觉,也让消费者在吃褚橙的时候忍不住感慨一句:“贵有贵的道理。”
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许多环节都有着各种不可控因素,这也正是农产品品控的痛点所在。
首先,种植环节完全依赖客观环境,如地理条件、气候温度等,中小种植户通常难以应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。对绝大多数果农来说,他们不愿意接受一点点损失,能卖一个算一个,连品相差的果子都不舍得扔,何谈品控?
其次,国内绝大多数果农对于水果如何形成高质量产业链几乎一无所知。如何在种植过程中测量橙子的糖度、酸度?如何保证土壤和水源质量?这些都不是靠天时地利就能完成的。如何在水果采摘后最大程度保鲜?如何在运输过程中保证快速安全?这些也都不是果农靠自己“搬砖”就能保质保量的。
果农的能力范围仅限于上游种植,想靠自身打通整个产业链未免有些强人所难。
于是,与品牌合作,成为了许多农民的选择。
与褚橙仅在自家基地种植不同,除了自营橙地外,农夫山泉还创立了新型的农商关系,即企业系统化管理之下的个人合作制。农夫山泉将自有果园承包给当地果农,并和优质的当地果园合作,进行统一管理,按质按量进行收购。
江西赣州信丰县的果农李老汉种植脐橙已经20多年。他说,往年脐橙价格很不稳定,最低时每斤0.6~0.8元都卖过,大多数时候价格在1.3~1.8元之间。而在2015年和农夫山泉合作后,收购价一下子提到了2.66元,销售收入从之前的30多万元变成了50多万元。
种植环节的品控抓牢了,验收环节的品控自然也不能落下。
在农夫山泉赣南脐橙产业园区的全自动生产线上,每个橙子要被拍摄40张照片,精确测算每一个疤点面积,并进行自动称重归类,再对每个橙子进行无损红外扫描,测定糖酸比。经过一道道严格的筛选,一个货真价实的17.5°橙才能从农夫山泉的“黑科技工厂”中“出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