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和弦选择、弹奏技巧及连接艺术:从基础到编配的全方位解析
一、和弦的基本概念
1. 和弦的定义
2. 和弦的功能性
3. 和弦的分类
掌握和弦基本概念的步骤
二、调式类和弦
1. 常见调式及对应一级和弦
掌握调式类和弦的步骤
三、二十四个大小调
1. 大调与小调的关系
2. 大调七和弦特点
3. 小调七和弦特点
掌握二十四个大小调的步骤
四、D 大调和 D 小调
1. D 大调的和弦
2. D 小调的和弦
掌握 D 大调和 D 小调的步骤
五、导音转调
1. 导音转调实例
掌握导音转调的步骤
六、E 大调和 E 小调
1. E 大调的和弦
2. E 小调的和弦
掌握 E 大调和 E 小调的步骤
七、歌曲编配实例
1. 编配步骤
掌握歌曲编配的步骤
八、不同调的编配
1. C 调和 D 调和弦进行与连接
2. E 调和 F 调和弦进行与连接
3. A 调和 B 调和弦进行与连接
掌握不同调编配的步骤
九、和弦选择与弹奏技巧的扩展
1. f 和弦的情感作用
2. 六级和弦优于四级的推荐
3. 初学者与复杂和弦
掌握扩展技巧的步骤
在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中,和弦是构建旋律、传递情感的核心元素。无论是和弦的选择、弹奏技巧的运用,还是和弦之间的连接,都直接影响着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。本次内容将从和弦的基本概念出发,深入探讨调式类和弦、二十四个大小调的和弦特点、转调技巧以及歌曲编配实例等,全方位解析和弦在音乐中的运用,为音乐学习者提供系统的知识与实践指导。
一、和弦的基本概念
和弦是音乐的基石,理解其定义、功能性和分类是掌握和弦运用的第一步。
1. 和弦的定义
和弦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,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(如三度叠置)叠加在一起形成的音响组合。这些音同时发声,形成了丰富的和声效果,为旋律提供了支撑。
2. 和弦的功能性
和弦的强弱进行与音乐的功能性密切相关,不同的和弦进行能推动音乐的发展,表达不同的情感。
弱进行:如一级到六级(Ⅰ→Ⅵ),这种进行较为平稳、柔和,常出现在音乐的抒情段落,能营造出舒缓、内敛的氛围。强进行:如四级到六级(Ⅳ→Ⅵ),这类进行具有较强的推动力,能给音乐带来张力和动感,常用于段落的转折或情感的升华处。
3. 和弦的分类
根据音程关系和功能性,和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大三和弦:由根音、大三度和纯五度叠加而成,如 C 和弦(C、E、G),音色明亮、稳定,具有积极、开朗的情感色彩。小三和弦:由根音、小三度和纯五度叠加而成,如 Am 和弦(A、C、E),音色相对暗淡、柔和,常表达忧伤、抒情的情感。大七和弦:在大三和弦的基础上叠加一个大七度音,如 Cmaj7 和弦(C、E、G、B),音色华丽、富有张力,带有一定的爵士风格。小七和弦:在小三和弦的基础上叠加一个小七度音,如 Am7 和弦(A、C、E、G),音色柔和、朦胧,常用于流行音乐和爵士乐中。
掌握和弦基本概念的步骤
理解定义与构成:通过实际弹奏 C 大三和弦、Am 小三和弦等,直观感受三个音叠加形成和弦的过程,明确根音、三音、五音等在和弦中的位置。分析功能性进行:弹奏 Ⅰ→Ⅵ(如 C→Am)和 Ⅳ→Ⅵ(如 F→Am)的和弦进行,对比两者的音响效果,体会弱进行与强进行的区别,感受它们对音乐情感的影响。区分不同类型和弦:分别弹奏大三和弦、小三和弦、大七和弦、小七和弦,仔细聆听它们的音色差异,记录每种和弦带来的情感感受,加深对分类的理解。
二、调式类和弦
调式类的和弦是与特定调式相关的和弦,它们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特性,不同调式下的和弦能为音乐带来独特的风格。
1. 常见调式及对应一级和弦
C 大调和 A 小调:C 大调的一级和弦为 C(主和弦,具有稳定、核心的作用);A 小调的一级和弦为 Am(主和弦,带有小调的抒情与柔和)。D 大调和 B 小调:D 大调的一级和弦为 D(明亮、有力);B 小调的一级和弦为 Bm(忧伤、内敛)。
掌握调式类和弦的步骤
认识调式与主和弦关系:以 C 大调为例,明确 C 作为一级和弦是调式的核心,所有其他和弦都围绕它展开;A 小调中 Am 是核心,感受调式与主和弦的紧密联系。对比同主音大小调和弦:对比 C 大调(C)和 c 小调(Cm)的一级和弦,弹奏并聆听它们的音色差异,理解调式色彩对和弦的影响。弹奏调式内和弦进行:在 C 大调中弹奏 C→F→G→C 的和弦进行,在 A 小调中弹奏 Am→Dm→E→Am 的进行,感受调式内和弦的功能性连接。
三、二十四个大小调
二十四个大小调是音乐中丰富多样的调式体系,了解大调与小调的关系以及各自七和弦的特点,能极大地拓展音乐创作的空间。
1. 大调与小调的关系
大调找小调,可以通过向下的小三度(如 C 大调向下小三度是 A 小调,即关系小调)或平行小调(同主音小调,如 C 大调的平行小调是 c 小调)来找到对应的小调。
2. 大调七和弦特点
一级和四级为大七和弦(如 C 大调中 Cmaj7、Fmaj7);二级和三级为小七和弦(Dm7、Em7);五级为属七和弦(G7);六级和七级为减小七和弦(Am7-5、Bm7-5)。
3. 小调七和弦特点
一级为小大七和弦(如 a 小调中 Amaj7);二级为减小七和弦(Bm7-5);三级为增大七和弦(Caug7);四级为小七和弦(Dm7);五级为大小七和弦(E7);六级为大七和弦(Fmaj7);七级为减七和弦(Gdim7)。
掌握二十四个大小调的步骤
寻找大小调关系:以 G 大调为例,向下小三度找到 E 小调(关系小调),确定其平行小调为 g 小调,在琴上分别弹奏这三个调的音阶,感受它们的联系与区别。构建大调七和弦:在 C 大调中,按照定义构建 Cmaj7(C、E、G、B)、Fmaj7(F、A、C、E)、Dm7(D、F、A、C)等七和弦,弹奏并记忆它们的构成音和音响效果。构建小调七和弦:在 a 小调中构建 Amaj7(A、C、E、G#)、Bm7-5(B、D、F、A)等七和弦,对比与大调七和弦的差异,加深理解。循环练习各调:按照五度圈的顺序(C→G→D→...)练习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和基本和弦,逐步熟悉每个调的特点。
四、D 大调和 D 小调
D 大调和 D 小调是常用的调式,了解它们的和弦构成,能为音乐编配提供更多选择。
1. D 大调的和弦
一级和弦为 D,二级和弦为 Em,三级和弦为 F#m,四级和弦为 G,五级和弦为 A7,六级和弦为 B7。
2. D 小调的和弦
一级和弦为 Dm,二级和弦为 Em,三级和弦为 F,四级和弦为 Gm,五级和弦为 Am,六级和弦为 B7。
掌握 D 大调和 D 小调的步骤
构建调内和弦:根据 D 大调音阶(D、E、F#、G、A、B、C#)构建各个和弦,明确每个和弦的构成音(如 D 和弦为 D、F#、A);同样根据 D 小调音阶构建 Dm 等和弦。对比大小调和弦差异:对比 D 大调的 D 和 D 小调的 Dm,A7 和 Am 等和弦,弹奏并聆听,感受大小调色彩的不同。练习和弦进行:在 D 大调中弹奏 D→G→A7→D,在 D 小调中弹奏 Dm→Gm→Am→Dm,体会调内和弦的功能性连接。
五、导音转调
导音转调是通过导音的共同音来进行转调的技巧,导音在转调中起决定性作用,尤其在近关系转调中应用广泛。
1. 导音转调实例
如 C 调到 F 调,C 大调的导音是 B,F 大调的导音是 E,但两者可能通过共同音(如某些和弦中的共同音)实现转调,例如通过 G7 和弦(包含 B 音)过渡到 C 大调,再通过 C7 和弦(包含 B 音)转到 F 大调,B 音在其中起到了桥梁作用。
掌握导音转调的步骤
明确导音概念:导音是指调式中七级音,具有强烈的倾向主音的特性(如 C 大调的 B 倾向于 C),弹奏七级音到主音的进行,感受其倾向性。寻找共同音:以 C 调到 F 调为例,分析两个调中可能存在的共同音或共同和弦(如 G7 和 C7 中的 B 音),理解共同音在转调中的桥梁作用。实践转调进行:弹奏 C→G7→C→C7→F 的和弦进行,感受通过导音相关和弦实现从 C 调到 F 调的平稳转调,反复练习,体会转调的流畅性。
六、E 大调和 E 小调
E 大调和 E 小调各有其独特的和弦体系,掌握它们能为音乐增添更多的情感表达。
1. E 大调的和弦
一级和弦为 E,二级和弦为 F#m,三级和弦为 G#m,四级和弦为 A,五级和弦为 B7,六级和弦为 C#7。
2. E 小调的和弦
一级和弦为 Em,二级和弦为 F,三级和弦为 Gm,四级和弦为 A7,五级和弦为 B7。
掌握 E 大调和 E 小调的步骤
构建和弦并分析:根据 E 大调音阶构建各和弦,明确每个和弦的构成音和功能;同样处理 E 小调,对比两者的和弦差异,如 E 与 Em 的不同。弹奏和弦进行:在 E 大调中弹奏 E→A→B7→E,在 E 小调中弹奏 Em→A7→B7→Em,感受不同调式下和弦进行的情感色彩。应用于旋律配弹:为一段简单的旋律分别用 E 大调和 E 小调的和弦配弹,对比两种配弹的效果,理解调式对音乐风格的影响。
七、歌曲编配实例
以歌曲《让每个人都心碎》为例,了解歌曲编配的步骤和和弦选择的方法,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。
1. 编配步骤
分析歌曲的调式:确定歌曲所属的调式(如大调或小调),明确主和弦的位置。确定和弦进行:根据旋律的音高和节奏特点,选择合适的和弦进行,如 Ⅰ→Ⅳ→Ⅴ→Ⅰ 等基本进行,或加入调外和弦增加色彩。和弦选择:根据歌曲的旋律和功能性和弦进行选择,优先考虑能突出旋律情感的和弦,如悲伤的旋律可多使用小三和弦、七和弦等。
掌握歌曲编配的步骤
分析歌曲调式与旋律:聆听《让每个人都心碎》,确定其调式(假设为 D 小调),标记旋律中的主要音,分析旋律的情感走向(悲伤、深情)。初步选择和弦进行:根据 D 小调的特点,选择 Dm→Gm→A7→Dm 的基本进行,尝试为旋律配弹,听其和谐度。优化和弦选择:在合适的位置加入七和弦(如 Dm7、Gm7)或调外和弦,增强音乐的表现力,调整和弦节奏型,使其与歌曲节奏匹配。
八、不同调的编配
不同调的编配在和弦进行和连接上有相似之处,也有各自的特点,掌握这些能灵活应对各种调式的歌曲编配。
1. C 调和 D 调和弦进行与连接
和弦进行:一级、五级、六级、三级、四级、一级、五级(C 调:C→G→Am→Em→F→C→G;D 调:D→A→Bm→F#m→G→D→A)。和弦连接:五级到三级为弱进型(如 G→Em、A→F#m);五级到六级(G→Am、A→Bm)、四级到五级(F→G、G→A)、四级到一级(F→C、G→D)为强进行。
2. E 调和 F 调和弦进行与连接
和弦进行:一级、五级、六级、三级、四级、一级、五级(E 调:E→B→C#m→G#m→A→E→B;F 调:F→C→Dm→Am→Bb→F→C)。和弦连接:五级到三级为弱进型(B→G#m、C→Am);五级到六级(B→C#m、C→Dm)、四级到五级(A→B、Bb→C)、四级到一级(A→E、Bb→F)为强进行。
3. A 调和 B 调和弦进行与连接
和弦进行:一级、二级、三级、四级、五级、六级、七级、一级(A 调:A→Bm→C#m→D→E→F#m→G#m7-5→A;B 调:B→Cm→Dm→E→F#→G#m→A#m7-5→B)。和弦连接:二级到三级(Bm→C#m、Cm→Dm)、四级到五级(D→E、E→F#)、五级到六级(E→F#m、F#→G#m)、六级到七级(F#m→G#m7-5、G#m→A#m7-5)为强进行。
掌握不同调编配的步骤
练习标准和弦进行:在 C 调中反复弹奏 C→G→Am→Em→F→C→G 的进行,熟练后移植到 D 调、E 调等,感受不同调式下相同进行的音响效果。分析强弱连接:弹奏五级到三级(弱进型)和五级到六级(强进行)的连接,对比两者的推动力差异,理解强弱连接在音乐中的作用。为旋律跨调编配:选择一段旋律,分别在 C 调、D 调、E 调中进行编配,保持和弦进行模式不变,体会不同调式对旋律色彩的影响。
九、和弦选择与弹奏技巧的扩展
除了上述内容,在和弦选择与弹奏中还有一些实用技巧,能进一步提升音乐的表现力。
1. f 和弦的情感作用
f 和弦(如 F 和弦)在音乐中常能带来一种深沉、厚重的情感,在表达忧伤、坚定等情感时效果显著,合理运用能增强音乐的感染力。
2. 六级和弦优于四级的推荐
在某些音乐情境中,六级和弦(如 Am)比四级和弦(如 F)更能营造出独特的情感氛围,例如在抒情段落中,用六级和弦替代四级和弦,能让音乐更柔和、更具抒情性。
3. 初学者与复杂和弦
初学者建议从三和弦入手,因为三和弦结构简单、音响稳定,容易掌握;但七和弦和九和弦能丰富和声,在具备一定基础后,应逐步学习运用,如在歌曲的间奏、尾奏中加入七和弦,能让音乐更有层次。
掌握扩展技巧的步骤
体验 f 和弦情感:在一段忧伤的旋律中,分别用 F 和弦和其他和弦配弹,对比 F 和弦带来的深沉情感,理解其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。对比六级与四级和弦:弹奏 F→C 和 Am→C 的和弦进行,对比两者的效果,感受 Am 带来的柔和感,在合适的旋律中尝试用六级替代四级。逐步引入复杂和弦:先熟练弹奏三和弦进行,再在其中加入七和弦(如 C→G7→C),感受和声的丰富性,再尝试九和弦(如 C9),逐步提升对复杂和弦的运用能力。
通过以上对和弦选择、弹奏技巧及连接的系统学习,结合大量的实践练习,相信能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中灵活运用和弦,让音乐焕发出独特的魅力。无论是二十四个大小调的掌握,还是转调技巧的运用,最终都服务于音乐情感的表达,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,才能真正提升音乐水平。
